法商智慧的独特魅力——访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景华教授(中) 在专访(上)篇中,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李景华教授为我们解答了法大MBA如何践行“法商管理”的培养理念和教育模式,并探讨了中国MBA教育的国际化和本土化问题。那么本期报道又为大家带来哪些精彩内容呢? 关键词:再度创新 体育管理 游戏规则 全民健身
记者:您在很多访谈中都提到,实现法与商的结合需要创新,影响MBA教育机构长远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创新。咱们中心早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时,就敏锐地意识到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良好发展前景,于2015年新开设了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BA方向。相信包括我在内的广大MBA学子都很惊讶于法大MBA又一次在理念创新方面领先国内其他商学院,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咱们中心体管MBA是如何应“运”而生的吗? 李主任: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其中提到2025年我们国家的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于是2015年大量的资金开始涌入这个产业,这一年也被看作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元年。法大MBA教育中心设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研究方向,并不是我们在国务院46号文后进行快速反应的结果。其实我们MBA教育中心对国内未来消费发展趋势有一个预判,我们认为体育娱乐将是未来国内消费热点的时代已经到来。另外,法大研究生院和首都体育学院就隔一条马路,两校各有独特优势领域,又恰好“体育”、“规则”、“法律”三者是紧密联系的,这种天然的“地利”与“人和”,让我们两校早在2014年夏就开始探讨校际合作、优势互补的可能性,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BA的构想就源于此。事实上,在国务院46号文之前,我们就已经基本完成了体管MBA方向的师资整合、课程设置等工作。所以,在这个方面我们能够再一次在MBA专业方向创新方面领先其他商学院,成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开设此方向MBA教育的院校,并不是因为我们“投机”或“抢跑”,而是因为我们一直没有停止对于“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国务院46号文的出台只是额外奖励了我们“天时”这个条件。
记者:说到体育和规则,不得不提到8月份里约奥运会美国女子接力队的单独重赛事件,美国队巧妙利用田径竞赛的规则漏洞为他们争取了决赛机会,反观我国抗议美国重赛的申诉理由则没有援引任何规则支持自己的诉求。在您看来,咱们中心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BA项目,如何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体育法律法规人才方面起到推动作用? 李主任:我们都知道在体育赛场上,游戏规则对于参赛人员具有类似的“法律”效力,所以为了保证自己在赛场的“合法”权益,就必须熟悉相关的游戏规则。据说美国田径队都是有随队律师的,之前的某些赛事上他们甚至通过申诉为自己争取到了奖牌。当然,培养单纯的体育法律法规人才并非我们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BA的定位,但是这种“随队律师”的人员设置和风险防控的意识,却恰恰是管理思维的体现。现在我国的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以单纯的体育人、媒体人、管理人居多,我们体管MBA的课程涉及体育与法律、体育产业法律风险管理、赛事经营与赛事管理、体育媒介与传播等多方面,整合了首都体育学院、法大体育法研究中心和我们商学院经济管理三方面的资源,并且正在逐步引入北京市场馆赛事运营、体育商业经营方面的行业精英定期来校交流。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创新创业,我们都为学员提供了充分的人员、资源、智慧方面的准备,目标就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和输送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法商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上,我们体育产业MBA核心课程班就有3位学员分别以奥运荣誉领队、央视主持人及跆拳道裁判的身份活跃在奥运“战场”上。
记者:我们国家目前体育运动的专业化、商业化和大众化发展不平衡,在您看来,咱们中心的体管MBA项目在改变这种不平衡方面可以起到哪些作用呢? 李主任:首先,凭一己院校之力改变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不均衡我们是万万不敢当的,这个事情需要多种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其次,体育行业组织有营利性和非营利性之分,企业和政府在这方面一般承担的是不同的角色。我们的体管MBA主要还是定位于促进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商业化。比如刚刚举办的北京马拉松,你是否能够准确识别、挖掘和利用这里面的商业机会呢?再比如,我们想开发自己的原创赛事,那么赛事申请、场馆准备、赛事推广、赛事运营等等这一整套流程是如何运作的?这里面就能够体现出我们的体管MBA的独特价值。另外,现在运动健身人口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运动健康的乐趣和重要性,微信朋友圈经常看到人们分享跑步、打球、健身动态,但是像运动营养、运动康复、体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研究和投入还很欠缺,我们希望体管MBA这个方向能够为大众健身产品的开发管理和营销推广提供成熟的思路和方法,为促进国民普遍运动和提升大众健康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这也是我们作为高校本身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中国政法大学MBA新闻中心记者 郭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