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4-01点击数:1674来源:参考消息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
“即使是世界顶尖商学院,也充满了危机感,也在寻求扩大自己优势的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告诉记者,“市场通过竞争的方式选拔和检验人才,必然会倒逼商学院改变传统教育模式。”
而“创新”也由此成为商学院发展过程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词汇。中国的商学院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应对竞争与挑战的过程中,它们似乎寻找到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基于大学本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开辟特色MBA项目,以满足市场多元化人才需求。
“办什么样的商学院?”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商学院?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是孙选中1994年来到中国政法大学开始筹备工商管理专业时,思考最多的问题。
经过调研,他发现高校现有的工商管理专业各具优势—综合类大学注重理论前沿研究,主要培养研究型人才;理工类大学培养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等技术管理型人才;财经类大学培养如财务、会计和保险等资源管理型人才。”孙选中认为,“这些确实是未来市场经济需要的人才,但并不是我们的优势。”
究竟如何从自身优势着手?
“市场经济讲究规则,这个规则是指市场自身机制形成的规则。而未来市场一定需要能够把握规则、运用规则,甚至能够建立规则的人。”孙选中告诉记者,“一提到规则人们首先想到了法律,法律当然不等同于规则,但它是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市场起保护和促进作用。培养懂商业也懂规则的人才,既可满足未来市场需求,又可结合政法大学优势。因此,我们当时就将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定位于培养法商复合型人才。”
法学应用方面的课程知识,第一次真正被注入到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分析和思考商业问题时,又多了一个新工具—规则意识和法律思考角度。
伴随中国发展进程加快,中国企业传统管理方式的弊端日渐突显,转型已成必然。“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反倾销事件?我们在争取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开始思考这一过程中哪些问题可以避免。我们已经加入了一个在规则上博弈的群体,企业家仅凭经验、感觉和胆识的管理方式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孙选中说。
中国企业正从粗放、感性向集约、理性发展转变,规则意识也变得更加重要。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所探索的法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2010年它正式开始招收第一批MBA学生。也就在这一年,全国开展MBA教育的院校已经达到上百所,这距离中国首批MBA培养院校获批招生(1991年)已经过去了19年。
“没有固定解决方案”
“以前我们对一个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往往只从论证盈亏平衡和项目产出比等商业变量考虑。其实,给企业带来风险的不仅有商业变量,还有规则变量。比如相关标准提高了,成本也会相应增加,这是以前论证模型中没有考虑的部分。”孙选中表示,“这就是法商管理,是它与传统管理不同的地方,它为人们注入新的思考角度—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纯商业管理,处处是商业和规则的交互作用。”
为了能够让MBA学生深入了解法商管理的真正意义,并拥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将法商管理案例引入教学之中。孙选中介绍:“MBA有10多门世界通用的核心课程,我们首先将法商管理的理念融入这些核心课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发现,MBA的教学案例几乎没有纯商业案例,都存在于特定的规则和背景下。而学生如果能接受案例中的经验教训,还能提炼出相关规则和法律,这才是给予他们最大启发的教学模式。”
在法商管理案例分析课中,商业课程老师进行理论讲解的同时,法律一线导师也从案件诉讼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角度进行分析。孙选中说:“MBA教学就是要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工具,而绝非给你固定的解决方案。”
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案,该如何应对未来事业发展中的突发事件和复杂环境呢?同学之间的头脑风暴、师生之间的机智问答、同学与企业家的对话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具体办法就蕴藏在这每一次的思想碰撞中。
这也是MBA教育短时间内不会被免费的大规模网络公开课取代的原因之一。
“创新不是一个概念”
挑战依然存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传统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市场对于MBA人才的要求。商学院必须以方法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主,而案例教学法、社会课堂、海外研学和企业实践等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孙选中说。
创新创业能力、领导力和全球变通力(在不同文化间调整行为方式)……市场对人才需求在变化,商学院的MBA课程设置也早已超越了通常意义下的管理技能。
时至今日,全国已经有230多所院校开展MBA教育,竞争越发激烈,同质化现象也日益明显。
“多元化的人才需求,不可能只有一个培养模式。”孙选中表示,“各个学校在把握市场需求和节奏的同时,还要结合自身优势,找准自我定位,并且有创新的做法。创新绝对不是一个概念。”
中国政法大学在探索法商管理的道路上不断摸索。“法”与“商”也从知识层面融合,到转变传统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再到价值层面法商智慧的升级过程。孙选中坦言:“企业家的天性就是创新和冒险,但如何不因规则本身而制约自身发展呢?这或许就是一种能够灵活应用的智慧。”
本土商学院能否培养出适应、管理和领导全球大范围下企业的人才,引发行业内更多的思考。“未来市场将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在规则中博弈,在创新中发展,这样的思维或将引领中国企业实现国际化到全球化的转变。”孙选中充满信心。
(北京参考记者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