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中国市场规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和融合的程度也日益加深,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精于运营,而且还要长于规则。拥有十五年法商管理培养经验的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是国内法商管理培养模式的开创者和推动者。为何只有他们认为企业家、管理者更需具备独到一面的法商智慧?他们是如何理解商业规则的重要性的?管理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怎样看华为中兴被美国政府排斥?MBA到底在培养什么人?网易财经专访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院长孙选中。
从黄光裕案中,孙选中认为要吸取的教训是,企业家不能只懂经营之道,还需要懂得讲政治、懂法律、有思想,做不到这些就只能算是个愚蠢的商人。对待职业经理人,家族企业管理者也应尽量的处理好利益平衡的问题,否则只能给企业带来伤害。他还认为,中国虽然有《公司法》,也经常叫公司治理,但我们的公司基本都不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机制在运行的。
网易财经:对。其实您说到这儿就让我想起,现在中国很多企业家他可能做大到一定程度就会翻船、出事,就比如当年的黄光裕,包括还有李纯途,这些都出了一些问题,您是怎么看待比如说黄光裕这个事件的呢?
孙选中:因为国美这个案例是非常典型的,从他本人来说,我觉得他的缺乏可能就没有做到我刚才讲的我们的人才特征:讲政治、懂法律、有思想、善经营。他是善经营的,但是他在讲政治、懂法律,有思想这方面是有欠缺的,所以他个人犯的事儿,应该说是一些愚蠢的事情,而我可以这么说,我经常给一些我的学生讲,真正在法律上,或者政治上出问题,几乎都是愚蠢问题,所以黄光裕个人的事情绝对是犯的一种愚蠢的问题,自认为自己很聪明,很有经营智慧,他什么都敢挑战,所以红线他也不在乎,但实际上今天不是那个时代了,必须要注意。
另外一个就是黄光裕除了他个人,他的这个整个国美的机构组织其实他也需要转型,因为他原来是家族式的这种管理方式,或者这种股权结构的设置,但其实我们一看,似乎黄光裕的这种企业的发展,在中国,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说,就是从传统的经营怎么转变为现代的经营,从另一个概念大概就是怎么从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转变到现在的公司制的这种转变,虽然他们也是上市公司,也有股权结构,但实际上他的管理的机制,可以说还是一种以家族的那种机制为主的这样一种运作,所以他就必然出现这样的一种问题。
那么当然陈晓这一方呢,他代表了一种职业经理人的一种,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做法,他和他们传统的这个可能就会有冲突,但这个冲突呢,我们也不能完全说陈晓是,他是对的,其实在某种问题上,在转型过程当中,可能双方有一个怎么来合作,对接的问题,是吧。你如果这个合作对接不好,他就导致整个企业可能在转型过程当中面临一个问题,从我刚才说的国美的这个传统的经营方式,怎么和现代的职业经理人这种方式的结合,其实双方都要找到共同能够结合的这个,就是能够接受的这样一种方式,如果这种方式你没找到的话,他肯定就会出现这样一种矛盾、冲突,最后这种矛盾、冲突,实际上是对整个企业带来一种损失。
这个转变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比如说美国,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美国出现的有些还很严重的,你比如说福特汽车公司,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原来是最好的公司,但后来一个是面临美国当时的1929年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受外在的因素,内部的因素大家可能忽略了,是福特自己内部,也是传统家族企业和职业化管理导致的冲突。
所以使福特在二十年代后期开始衰落,衰落的过程也明显的看到,就是他们是一种规范的公司运作和传统家族企业的一种冲突,当然后来在四十年代中期有了一点改变,但是又没彻底改变,所以在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初,福特又开始衰落了,这次衰落后来暴露的核心问题,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和家族企业这种,他们的一种内斗导致的,到最后内斗第二次又把福特又拉入了谷底,最后他们发现可能还得要转变。
所以在八十年代福特就彻底转变成按真正的公司运作,按照这一套运行机制、治理机制来进行运作了,虽然原来早先他也叫公司,他也说他有完整的这个,但是他的运行机制不是这样一种运行机制,因为在运行机制里面还是家族企业的力量太强。
孙选中:我就说中国的企业,不仅是家族性企业,像黄光裕类似这种家族式的企业,包括我们国有企业都面临真正用公司治理机制来运作企业的转变,其实我们现在很多国有企业,也是一说它是什么公司,其实你真正去看它的运行机制的时候,它虽然表面上设立了公司治理结构,但是它的运行机制不是按照公司治理运行机制,按照《公司法》的运行机制在治理运行,它都面临这个转型,我就说黄光裕是个典型的代表家族企业这一种转型的问题。
你比如说杜邦公司大家都知道,它是典型的家族企业,那它发展很好,它处理好了就是家族和职业化管理的这种运行机制,杜邦虽然它曾经是最大的家族企业,但是它比较早的在运行机制,治理结构上就完全按《公司法》的这个,相当于在公司运作过程当中它就淡化了传统的这种家族的机制,而强化了《公司法》的治理机制,而这个问题在中国特别严重。
中国虽然有《公司法》,我们也经常叫公司治理,但是不是按照公司治理的机制在运行,里面有很多人为的、主观的,甚至是家族的,甚至是来自于外在的一些权利因素它在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