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届大赛, 3场辩论,4位辩手,5位陪练,10人团队,14个不眠之夜,15天备战准备

当整个中国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最终落下帷幕时,
中国政法大学MBA辩论队最终获得比赛亚军的那一刻,
辩论队筹备比赛时,那一幕幕又浮现在我们眼前……
从5月14日接到辩论邀请函之时,中国政法MBA的辩论团队就正式集结了。
首场面对既是劲敌,又是主办方的清华大学。
大家达成的统一意见是无论赛事条件对我们多不利,
中国政法辩论队必须都要做十二分的准备,
即便结果不如意,
也要向在场观众和评委展示我们中国政法大学MBA落落大方的风采。

辩论团队在成立之初,大家的心里都很忐忑,
整个队伍除了黄楣然同学有过参赛经验,
其余的同学都从未站到过在辩论舞台上,
都不清楚站在那个要针锋相对的赛场上自己会不会被逼得哑口无言,
大家也不知道自己适合担任哪个辩论角色………
富有哲理的开场白首先让大家平稳了底气,
攻辩中我们坚定地守住了反方命题。
自由辩论中,
此起彼伏互相搭配的辩论攻击,
对方多次提到了我们预设好的问题……
是的,细节决定成败,团队优势无可匹敌。
当辩手们赢得了对战清华的辩论后,
紧接着又要面对灰色地带的辩题………
准备时间从7天缩短到了2天,
辩手不顾自己的疲惫身躯,
又开始新的对战人大的备战经历。
辩题是“商业行为与法律灰色地带的关系”。
大家按照已经形成的团队默契,
举起我们法商管理的大旗向灰色地带进军,
从吴晓波的《大败局》,
到“灰色市场”、“灰色收入”、“灰色消费”概念的深度剖析;
4位辩手将人大队员一步步引到了我们预设的陷阱里,
场上的形势对我们越来越有利,
最终我们已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复赛的胜利。
我们在决赛的对决将要与北大相遇,
从复赛到决赛也只有短短3天而已;
这样的比赛强度考验着每一位辩论队员的体力。
一个个熬到凌晨三四点的夜晚让人无法忘记:
一辩和四辩的立论要在一个晚上赶写出来后,
二辩和三辩要反复设计攻辩问题。
最难得的是四个人在共同的训练和比赛中,配合默契无比,
无论攻辩,自由辩论,大家都能互相按照已有的战略,
有条不紊地发起轮番的攻击,
而且辩论队邀请到了政法民商法学院的卢亮担任我们的辩论教练,
辩论队组织了一个扮演正方的陪练队伍,
辩论队员们开始了魔鬼般的集训……
从破解“环境”、“商业伦理素质”、“养成”等概念入手,
大家连夜把自己查找的资料,个人坚信的观点、论据汇总,
开始了集体的头脑风暴,正反方模拟问答,发现各自的辩论优势。
在卢亮教练的破题指导下,大家慢慢理清了逻辑,
坚定了自己辩论的立场,同时也确定了代表中国政法MBA参赛的辩手和位置,
并一直保持到最后,他们是:

一辩张勇;二辩王郢;三辩李斌;四辩黄楣然;
四位辩手的个性鲜明:
一辩沉稳,声音抑扬顿挫,引经据典,表达张弛有度;
二辩活泼,反应快速,攻势凌厉,对答灵活巧妙;
三辩机敏,风趣幽默,经常妙语天成,出奇制胜;
四辩细腻,善于抓住对方攻势的漏洞,陈词慷慨动人。
还有默默付出的陪练莫毅、王欢、熊礼彬。
在对战清华的比赛前,
每晚政法辩论队都要在“425”办公室讨论辩题,研究对手可能要抛出的论点和论据。
我们忘不了在张勇和黄然率先将反方的论点确立后,
四位辩手开始接受我们模拟正方的答辩,
从孟母三迁到南橘北枳;从人定胜天到路西法效应;
短短7天里4位辩手准备了上百个有关环境与商业伦理的实例和问题进行了3轮攻辩模拟。
真的与清华开始对决了,
开赛前得气氛紧张的令人窒息,
但是真正开始了短兵相接时,
辩手们周密的准备发挥了强大的作用力,
形成无坚不摧的作战团队。

辩论团队为了能够深入挖掘辩题,
还特意请孙院长,朱老师,马老师指导分析辩题逻辑
在与北大进行巅峰对决时,
我们的辩论队设计了3轮排炮攻击,
让对方无法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
当我们抛出了淘宝信用评价体系等一系列问题,
场上观众无不鼓掌喝彩,
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精彩的辩论赢得了台下无数观众的心。
无论结果如何,
至少我们一同走过!
我们永远忘不掉:
我们是中国政法首届MBA,
在清华大学的辩论场上我们展示了政法MBA拼搏向上的风采;
观众看到了场上辩论队员的所有表现,
因此在这个赛场上我们没有遗憾!
在这个赛程中,
有我们一同走过的精彩!
撰文:2010级MBA F班 佟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