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第二届MBA培养院校《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师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立足新商科人才培养,围绕国际商务管理教学大纲与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设计、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开展交流研讨。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系教授、MBA导师宏结受邀主持分组讨论,国际商务系副主任、MBA导师张婷婷副教授参加分组讨论。

图1: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同我院宏结教授、张婷婷副教授合影
本届研讨会邀请到多位国际商务管理教学与研究领域的资深教授以及企业家和实务精英出席。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办公室王萍主任强调,《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师资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将为全国MBA培养院校的《国际商务管理》相关课程教师教学能力的增强,师资水平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2:全体参会教师与专家合影
商务部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原主任邢厚媛研究员介绍了新形势下国际商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她强调,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开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世界经济体制和国际供应链、竞争体系的重构,中国高质量发展要求拥有更高水平的国际商务学科和国际化人才。受到数字技术、消费行为、气候变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传统国际贸易体系将得到重塑,全球价值链结构也将得到系统性重构。数字经济将为上述结构重塑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宗旨仍应坚持培养面向国际市场,视野开阔,理论与实务基础扎实,能够熟练掌握应用国际经贸规则、管理和语言文化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外,邢主任对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改善评估和监督等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利国伟商学讲席教授、管理学系讲座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美国国际商务学会院士李家涛教授与参会教师代表分享了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双边政治紧张对跨国企业的影响:在东道国申请专利的信号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邓子梁教授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建设》进行了主题报告,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宏观政策到微观企业的具体表现,提出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国企业实践,结合MBA学员工作背景和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案例列举,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紧扣企业实践的前沿问题,提高学生的格局视角。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武常岐教授以《多级世界中国际商务管理的中国视角》为主题,从多级世界格局演变的角度总结了全球MBA学位教育发展历史、中国视角下《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与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应如何有机结合,从多元视角论述国际商务管理学科对MBA学位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卜茂亮教授以《跨国公司经营、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介绍了跨国企业在全球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以华为和特斯拉为案例,生动讲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跨国经营的合法性问题。最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谢绚丽教授以自身案例的经历,分享了如何讲好中国企业国际化故事的心得,为参会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国际商务管理》案例开发经验。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宏结教授应研讨会邀请,主持参会教师分组讨论。来自21个MBA培养单位和院校的25名教师代表进行了发言,各位代表总结了目前所在培养单位的《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分享了各自教授本课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案例使用和案例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并针对《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大纲提出了修改建议。宏结教授汇总了第一小组教师代表的讨论发言,并提出MBA学位教育人才的高质量培养离不开国际化思维方式的培养和训练,在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发生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作为MBA核心课程设立是应时代之需,非常必要和及时,本课程开设难度很大,需要国际商务学科作为支撑,MBA与MIB协同发展。对于MBA学生重要的是国际思维意识、国际经营的风险意识和国际合规意识培养,与之相匹配,课程内容应该有所体现,增加国际规则、国际政治经济学,强调国际企业责任,提高中国企业应对国际风险的能力。

图3:宏结教授主持MBA培养院校《国际商务管理》课程大纲分组讨论

图4: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宏结教授汇报分组讨论情况

图5:全体参会教师代表及专家前往威高集团有限公司参观调研
最后,宏结教授表示,本次师资研讨会为全国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建设搭建了学习、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宏结教授作为参会代表和专家介绍了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MBA 项目强调依托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优势,已形成鲜明的法商融合人才培养特色。《国际商务管理》核心课程的设置将继续推动MBA项目人才培养在国际合规、国际商务和国际财务等领域进一步深化特色发展。
图: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文:张婷婷
审阅:肖富荣
审稿: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