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讲座现场
5月22日晚,中信大讲堂•中国道路系列讲座第51讲暨蓟门法治金融论坛第74讲在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原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陈晋作为主讲嘉宾,主题为《走近邓小平》。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杨凯生,国务院国资委资本局局长李冰,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郝叶力,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郭克彤,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审查委员、前中非发展、中葡合作基金董事长迟建新,金鹰红利基金独立监事、原北京证券业协会理事长姚万义,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北大纵横管理集团创始人王璞等校外嘉宾,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教授,商学院党委书记李欣宇教授等20余位教师代表,及学生代表200余人参加了论坛。商学院院长、资本金融研究院院长刘纪鹏教授担任论坛主持。
走近一代伟人 书写新的篇章
图:刘纪鹏院长
刘纪鹏首先介绍了主讲嘉宾及论坛主题。他表示,今天的主题对于中信大讲堂、蓟门论坛来说是一个重要篇章。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不仅站起来,而且富起来强起来了。而在40年前,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面对各种艰难险阻,以他卓越的英雄智慧和领导艺术,带领积贫积弱的中国开启了伟大改革。在这个迈向新时代的重要转折时期,我们来追思、感恩“中国人民的儿子”小平同志,深入了解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学习他的思想和智慧,对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纪鹏介绍道,陈晋同志是党史研究的权威专家。为了本次论坛的顺利开展,孔丹理事长特意会见陈晋同志,强调了中信大讲堂“坚持实事求是,践行中国道路,发展中国学派”的理念,祝愿论坛圆满成功,书写新的篇章!
图:郭克彤秘书长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郭克彤在致辞中表示,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和孔丹理事长特别重视今天的论坛,为此特意与陈晋会长见面,并邀请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资深研究员杨凯生担任点评嘉宾。中信集团是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支持下,荣毅仁同志创办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信集团。邓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的思想理论时至今日都具有重大影响,陈晋会长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相信今天的讲座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
图:黄进校长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黄进为论坛致辞。他表示,今天上午,教育部正式到中国政法大学任命了新校长,因此现在的身份应该是“老校长”。作为1977级的大学生,对于邓小平同志领导的改革开放有着切身体会,也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现在的同学们很年轻,没有经历过那段岁月,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样也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无论是老一代还是年轻一代,深入了解邓小平同志的人生轨迹、智慧思想,都是非常必要的。
图:黄进校长向陈晋会长颁发客座教授聘书
图:黄进校长向陈晋会长赠书
图:陈晋会长向黄进校长赠书
图:刘纪鹏院长向黄进校长赠书
随后,黄进校长向陈晋会长颁发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聘书,并赠送了自己的新著《何以法大》。陈晋会长向黄进校长赠送了一套《毛泽东读书笔记》。刘纪鹏院长代表中信大讲堂、蓟门论坛向刚卸任的黄进校长赠送了王岐山同志的著作《学思践悟》,并由学生代表向黄进校长献花。
邓小平:改变历史的人
图:陈晋会长
主讲嘉宾陈晋从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改变历史的内涵、从特殊经历看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领导智慧、从性格作风看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思想底色、从战略情怀看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前进定力、毛泽东与邓小平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邓小平的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及其开创中国道路的历史贡献。
陈晋指出,中共中央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以后对他有三个评价,在已故领导人当中只有邓小平获得过这三个评价:一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三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国道路的开创者和党的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在“文革”刚结束的艰难局面下,既没有延续“文革”路线,也没有恢复“文革”以前的路线,而是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最终改变了历史,创造了历史。在1997年的追悼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没有今天的新生活,就没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2004年、2014年纪念邓小平诞生100周年和110周年,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同志都重申这一评价。
作为改变历史的伟人,邓小平和别的领袖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陈晋总结道,邓小平的特殊之处有:第一、他是在73岁高龄第三次复出回到领导岗位并改变历史;第二、他复出以后既能纠正前任领导人的错误,改变历史的方向,但又从根本上维护了前任领导人威望,保持了历史链条的连贯性;第三、邓小平是中国现代政治史上唯一没有担任过全国或全党一把手的领袖人物;第四、他是世界发展史上第一个在头脑清醒的时候主动退下来的领袖;第五、邓小平是中国近代以来人民可以直呼其名,以“小平”二字来表达崇敬之情的领袖人物。
开创中国道路:领导智慧、思想底色和战略情怀
剖析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领导智慧,要从他的特殊经历说起。陈晋认为,邓小平的领导智慧来自于他特殊经历,他之所以能够并敢于开创中国道路来自于他的特殊经历。
首先,邓小平在参加革命以后长期担任一把手,一把手需要有全局视野、开创和掌控全局的能力,和作为战略家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用邓小平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抓方针、抓头头”。长期担任一把手的邓小平看问题准确、全面,善于抓大局、抓要害,也擅长处理难题。作为职业革命家,邓小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终其一生都为自己的坚定信念而执着于一项事业。
其次,长期的军事生涯赋予邓小平特殊的性格。革命战争年代的邓小平首先是一名军人,长期担任部队首长,带领军队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的磨练造就了邓小平敢冒风险、决策果断又懂得博弈的性格。
第三,政治上的三落三起塑造了邓小平的领导智慧。在多次面对人生挫折、身处逆境的时候,邓小平表现出了惊人的乐观和忍耐,同时在被打倒以后善于接触实际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修正错误。
总结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思想底色,陈晋认为,理解邓小平思想,最核心的就是四个字——实事求是。在总结改革开放经验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开创中国道路,也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发展中国道路、践行中国道路,也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正确地评价中国道路。
实事求是给邓小平的领导作风、行为方式和思想底色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陈晋表示,归结起来就是“大道至简”。邓小平反对烦琐哲学,他的工作方法非常简单,讲话和批示极短——想得多说得少写得更少。因此我们看到邓小平的理论如“摸论”、“猫论”、“三步走”、“两手抓”、“发展是硬道理”都非常朴实简单、通俗易懂,是老百姓都能听懂的实实在在的道理。
陈晋进一步剖析了邓小平开创中国道路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定力。作为党和国家领袖,邓小平看待问题、制定方针时总是能面向未来,看得更加长远。“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就充分体现了这种战略眼光。
同时,只有秉持坚定的信念,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面对国际上的封锁和制裁,邓小平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战略定力,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二十四字方针。邓小平提出,如果不搞社会主义,不发展生产力,不改善人民生活,走任何一条路都是死路。这就是他的坚定信念。
毛泽东与邓小平
最后,陈晋论述了毛泽东与邓小平两个伟人的关系。陈晋表示,今天我们谈中国道路,不能不谈邓小平,也不能不谈毛泽东。现在有些人经常把毛泽东和邓小平对立起来,互相否定,这并不符合邓小平的原意。
对于邓小平,毛泽东在各个阶段、诸多场合都极力推崇,认为邓小平“经历过党内的斗争”、“会打仗”、“是个难得的人才”,又是个顾全大局、公正厚道、严于律己的人,多次启用邓小平担当大任。
对于毛泽东,邓小平则用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历史眼光给予极高的评价。在20世纪70年代末非毛化最严重的时候,邓小平说“毛泽东思想培养了我们整整一代人”,维护了领袖的权威。在他即将退休的时候,对于个人荣誉和评价,也多次表示不能超越毛主席。在编写邓小平文选的时候,他再次表示,毛泽东选集是四卷,“我的文选三卷就够了”。
陈晋总结道,邓小平这样一位历史伟人,他的历史贡献时至今日还在影响我们的生活。邓小平的的大胸襟、大智慧、大定力,归根结底在于他对自己的定位:“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点评:用实事求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图:杨凯生行长
杨凯生在点评中表示,陈晋同志多年来致力于党史研究,对党史研究工作始终抱着严谨的态度和饱满的深情,成果卓著。陈晋同志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党史研究中的“八股”做法,实事求是、科学严谨。
杨凯生说,今天的讲座通过详实的材料,为我们阐述了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社会主义道路开拓者、党的领导核心的一代伟人邓小平,这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意义非凡,也对我们如何用邓小平的思想和智慧来指导今天的工作十分有益。“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开放以后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具有极高的战略眼光,到今天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整场论坛持续了近三个小时,陈晋会长用丰富的党史材料、中肯的评述,为法大师生带来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论坛最后,中国政法大学的同学为陈晋会长献上鲜花,论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文/商学院新闻中心
图/卢云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