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级MBA全日制 彭帅威
我是中国政法大学2025级MBA新生彭帅威,在经历了两年国企财务工作之后,第三年的职场生活中“转型”与“改变”的念头在我头脑中愈发清晰。中国政法大学MBA以其独一无二的“政法商融合”特色,成为我职业棋盘上的关键落子。计划重回校园思考与尝试的我坚定地选择了法大全日制MBA,最终顺利通过考试成为一名2025级新生。以下是我个人的经历分享:
备考征途:兼具“策略”与“效率”

管综攻坚:数学部分,我摒弃了题海战术,专注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典型题型的深度剖析,由于考场上平均分到每道题的作答时间有限,备考过程中对于“偏、难、怪”题不要耗费大量时间钻研。逻辑科目,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接触逻辑,首先要先过一遍基础知识,对逻辑有初步了解并培养逻辑思维;其次要深挖典型例题,对真题的反复打磨是核心,逐步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解题思路。写作则强调“刻意练习”,有时间的话王诚的深度分析课与张乃心的应试技巧课可以同时学习,平时注意积累写作能用到的案例和语句,考前计时练习论效与论说,锤炼快速构建框架与精准表达的能力。
英语突破:词汇是英语的基石,需长时间记忆,我备考的第一件事就是背考研高频词汇书,花费两周的时间快速过一遍,然后利用“墨墨背单词”的记忆曲线功能,每天坚持背考研5500词汇,重点记忆往年真题中复现频率较高的词汇;阅读的分值较高,重在把握文章结构与作者意图,而非逐字翻译,唐迟老师的课有很大帮助。写作部分,提前准备并个性化修改多个场景的模板,自己限时用往年真题练习写作,确保在考场高压下也能稳定输出规范、流畅的文章。
时间规划:在职考研人要平衡工作与备考,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为每一分钟注入专注的密度,学习的过程不要停留于“形式”,表面上做了只会感动自己,实则专注度不高、复习深度不够;考场上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做到抓大放小,如果发现时间不够了,数学条充题、逻辑推理题、英语完型题等可以战略性放弃一部分,基础题及典型题保证拿到分足矣。
复试之门:真诚为钥,积淀为基

法大的复试严谨而深入,各个环节均为从题库中抽题,大概3-5人一组,分为无领导小组讨论、自我介绍、英语口语和综合面试等几个部分,在备考过程中打好基础才能以扎实的功底应对各种问题。英语口语环节,清晰流畅的自我介绍与有逻辑的阐述是关键。无领导小组讨论则须把握“有效贡献”与“团队协作”的平衡。复试不仅考察知识,更是对思维、表达与职业潜质的综合审视。
选择法大:法商之魅,初心所向
选择法大MBA,绝非偶然。其原因在于:
“政法商融合”的独特定位:选择法大MBA,源于其“一例二定三合”的独到架构。“一例”是以案例教学为中心;“二定”是用财务模型定量分析,同时用法律框架定性分析;“三合”即合约设计、合规管理、合算评估。这种“左手商业规律,右手法律准绳”的思维锻造,是法大独有的稀缺价值。
顶尖的法学资源与师资力量:学校课程设置特色鲜明,除了传统的MBA课程,还开设大量法律相关特色课程,学生不仅能接受商学院优秀商科教授的指导,还可以近距离接触法学顶尖学者,聆听直击法治政策前沿的讲座与论坛。
个人初心所向:以往的工作实践让我意识到合规问题不容忽视,严重的情况下能危及到一个组织的生存发展,因此我想通过学习合规管理提高自己解决或规避这方面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校学习既能有时间去提升专业能力(比如考cpa、法考、法学二学位等),又可以提升个人学历,还能接触不同行业和专业的同学及校友,尝试职业转型的可能,把自己培养成政法商融合的复合型人才。

结语
法大校园里,蓟门桥的晨曦与拓荒牛的坚毅每天都在诉说着法治信仰与商业智慧交织的力量。这方沃土,不仅传授知识,更塑造一种在规则中创新、在风险中把握机遇的法商人格。通往法大MBA的道路或许不易,但只要方向坚定,那份心动的录取通知书终将抵达。
加油,法大MBA的追梦人,我在法大等你!
图文:彭帅威
审稿:张婷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