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在科地102教室举办了主题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的法商管理大讲堂,此次邀请到的嘉宾是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先生。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分党委书记李欣宇、著名经济学家杨帆到场并与何祚庥先生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交换了意见。

何祚庥先生,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马列主义专家,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理论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无神论学会副理事长。早期从事粒子理论、原子弹和氢弹理论的研究,是氢弹理论的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参与者之一。同时,何祚麻先生在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也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对伪科学、邪教的口诛笔伐以及对经济、社会问题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得出的结论使之成为“曝光率”颇高的新闻人物。由于他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的杰出成就,被称为“两栖院士”。

在此次法商管理大讲堂中,何祚庥先生从“为什么中国政治经济或中国经济学必须转向寻求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准,谈及了二次大战后的苏联、中国以及东欧、亚洲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为何相继陷入了“短缺经济”,随后,引用毛泽东同志的“我们要来一个完全彻底的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同志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最根本的任务就在于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论点为依托,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主流经济学的索洛模型、新制度经济学的交易成本理论,可以综合统一在新劳动价值论模型体系中。在这个模型体系中,除了土地、劳动和资本参与到价值生产过程中,还应当加上科技进步这一“第四要素”,这能很好地解释人类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现实。何祚庥先生还指出,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马克思对经济学创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何祚庥先生还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还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深化认识的目的在于解决我国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例如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要素参与分配问题和劳资关系问题等。还可以根据知识创新的多少和程度将具体劳动划分为基础性劳动、程序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不同形式劳动涉及的再生产周期、风险性和效益各不相同。

据悉,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分党委书记李欣宇、著名经济学家杨帆到场并对此次大讲堂进行了点评,还与何祚庥先生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创新与中国政治经济、中国经济学发展前景交换了意见。期间,何祚庥还在与广大师生进行了互动,并就“中国与苏联经济模式”、“什么是较为清醒的认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撰稿:中国政法大学MBA新闻中心 浦天龙
学生事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