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在学院路校区举办2025级MBA法商实验班导师见面会暨涉外法商管理专题研讨会。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布仁巴图、戴建华,商学院教师梁涵、孟令星,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学习中心主任曲炜,以及中洲、观韬、兰台、中简、重庆维俞、炜衡等业界知名律所代表,与法商实验班的学员齐聚一堂,围绕法商实验班建设、课程体系搭建及涉外人才培养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本次会议由MBA兼职教授段波老师主持,他详细介绍了会议流程与参会嘉宾,强调此次会议对深化法商融合教育、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建设性意义。整场会议节奏紧凑、内容充实,成果丰硕。

会议主持人 段波
致辞启航:共绘法商教育新蓝图
会议伊始,MBA教育中心副主任布仁巴图发表致辞。他向2025级MBA法商管理实验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高度肯定法学实践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巴图副主任明确了中心未来发展规划:将以法商精品案例库建设为重要抓手,与各大律师事务所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打造法商管理专业品牌与特色产品,构建理论与实务良性互动的育人生态,为培养高素质法商管理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 布仁巴图
导师对接:搭建实践育人桥梁
在法商实验班法学实践导师见面环节,段波老师首先介绍了合作律所代表的到场情况及校企合作背景。中洲律师事务所代表焦健、观韬律师事务所代表王阳、兰台律师事务所代表王慧婕、中简律师事务所代表崔鲁静先后登台发言,结合各自律所的发展历程、核心业务模块与专业优势,详细分享了与学员开展学习交流的规划方向,让学员们对不同律所的特色与资源有了全面了解。

中洲律师事务所代表 焦健

观韬律师事务所代表王阳

兰台律师事务所代表王慧婕

中简律师事务所代表崔鲁静
互动提问阶段,学员们围绕实验班建设细节积极发问,问题涵盖实习安排、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中心老师与律所代表耐心细致地逐一回应。重庆维俞律师事务所代表左右主任指出,实验班的核心目标并非培养律师,而是通过与法律实务界的深度交流,培育学员的法律管理思维,助力其掌握 “以合规控风险、以风险促发展” 的商业实践能力。巴图副主任表示,实验班作为中心与律所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将为学员提供灵活的律所实习通道,并配备专属导师团队开展针对性指导,案例教学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重庆维俞律师事务所代表左右

法商实验班学生提问

法商实验班学生提问

法商实验班学生提问
案例研讨:打造高质量法商课程体系
随后,法商管理案例教学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中洲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玉平主任围绕联合中国政法大学 MBA 教育中心开展企业从合规到竞争力,“构建法商融合型风险防控体系”做了主题分享。他提出,法商融合教育需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局限,其本质是运用法律思维创造商业价值——法律不仅是行为约束的准则,更是企业识别风险、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工具。基于这一理念,胡玉平主任建议,公司法、反垄断法等课程需精准聚焦合规与价值创造,下一步可将各律所的专业优势融入课程体系。在教学实施层面,可采用案例教学、实战模拟、企业参访、项目研讨等多元化形式;在课程内容上,可从民商事法律合规风险、产品责任风险、行政合规风险、刑事法律合规风险、数据合规与网络风险五大维度,系统构建企业合规与风险防范课程模块。

中洲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玉平
与会专家围绕课程设计方案展开热烈交流。巴图副主任提出“聚焦案例、打造精品”的教学构想,计划建设高标准法商管理案例课程并面向全校开放。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学习中心主任曲炜老师强调,人工智能将成为合规领域的重要支撑工具,需高度重视大语言模型智能体的建设与应用,推动法商教学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炜衡律师事务所代表彭逸轩以刑事案例教学为例,指出教学应实现 “知识向能力与意识的转化”,帮助学员精准把握法律红线与合规边界,同时建议拓展案例来源,通过跟踪实时案例打造动态教学模式,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实用性。兰台律师事务所杜云峰律师提出,课程建设需兼顾 “品牌树立” 与 “战略高地打造” 双重目标,支持以精品案例串联课程,还表示律所的业务布局将为教学提供有力支撑。兰台律师事务所杨光主任从五个维度总结核心观点:一是培养目标应从“知识覆盖”转向“协同决策能力培育”;二是优先采用动态案例教学,以系统鲜活的案例激活教学活力;三是案例构建需兼顾公司、监管、裁判等多视角的真实博弈场景;四是关注法律与商务模块的对应关系,把握合规视角的动态变迁;五是探索将 ESG 信息披露作为法商领域的通用语言。中洲律师事务所王海英律师着重强调执行落地,提出应建立完善的教学设计分工体系,律所将全力配合推动法商教育品牌的社会化传播,提升法商融合教育的影响力。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全球学习中心主任曲炜

炜衡律师事务所代表彭逸轩

兰台律师事务所杜云峰律师

兰台律师事务所杨光主任

中洲律师事务所王海英律师
涉外聚焦:探索区域人才培养新路径
在涉外法商管理研讨会环节,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梁涵副教授首先回顾了我校涉外商事人才培养历程,引出海南MBA涉外法商项目。他指出,该项目旨在整合商法资源、追踪商事前沿,精准填补涉外法商人才缺口,为我国与东南亚协同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助力国家“深化与东南亚国家务实合作”战略落地。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国际商务系主任 梁涵
随后,MBA 教育中心教学培养与就业工作部主任姚龙艳老师详细介绍了海南校区MBA涉外法商(东南亚地区)项目的定位、优势与特色、课程设置及招生方向。法商管理系孟令星老师围绕 “中国企业东南亚布局的法商机遇与挑战” 展开分享,明确MBA涉外法商实验班的区域定位与模式构想,并强调法商管理案例应凸显 “法律赋能商业” 的核心逻辑,而非单纯聚焦 “法律解决商业问题”。

MBA 教育中心教学培养与就业工作部主任姚龙艳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法商系孟令星副教授
在交流讨论中,观韬律师事务所代表王阳结合实务经验,分享了东南亚跨境业务与企业“出海”的实践观察。清华大学曲炜老师关注到海南封关后的实际问题,提出需重点考量学员入学的便捷性,让项目设计更贴合学员需求。兰台律师事务所杜云峰律师建议,课程设置应紧扣出海企业痛点,通过行业调研挖掘特色需求,增强内容的针对性与具象化,提升对行业人才的吸引力。兰台律师事务所杨光主任针对东南亚法律体系差异问题提出创新思路:可借鉴现有研究成果,以各国最低合规要求构建 80% 的基础课程,再补充 20% 的国别差异内容,大幅提升课程建设效率;同时他构想,学员结业时应熟练掌握涉外法商实务方法论,具备独立开展相关操作的能力,切实提升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发展潜力。

研讨会现场
总结展望:深化合作共谱发展新篇
最后,MBA教育中心副主任戴建华教授对会议进行全面总结。他再次向各位律所代表的莅临与分享表示诚挚感谢,系统梳理了与会嘉宾的核心观点,并介绍了MBA中心在法商精品案例库建设中的最新进展。戴建华教授表示,中心将持续深化与各大律所的合作,共同丰富案例库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奋力推动法商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既懂法律又通商业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懈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贡献法大力量。

中国政法大学MBA教育中心副主任 戴建华

会议合影
组稿:MBA教育中心
审稿:布仁巴图
审核:徐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