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让我们坚信:环境不是伦理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
——2011中国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首场比赛(清华VS政法)纪实
5月22日,第一届中国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以主办方清华大学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对决拉开序幕。最终,中国政法大学击败劲旅清华大学,顺利进入下一轮,初战告捷!

比赛现场
此次比赛采取淘汰赛的形式,即输掉一局就失去了继续比赛的资格。
下午14:00,清华伟伦国际报告厅内,在MBA商业伦理辩论大赛初赛现场上,比赛尚未开始,中国政法大学的辩论队员的介绍就气势压人:
“三十年人生经验告诉我,环境变不变我都很自恋,平生最讨厌随波逐流,坚信环境从未决定过什么,相信爱拼才会赢,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张勇,谢谢大家”
“爱幻想,爱浪漫;最纯粹,最真实;习惯特立独行的我,一直讨厌多余的粉饰;我坚信环境从未决定过什么,我所依赖的只有我自己,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王郢,谢谢大家!”
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我的每一步登攀都来自我持之以恒的努力,我坚信环境从未决定过什么,我走的是我自己的路!!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李斌,谢谢大家。”
“同样一杯水,有人只是解渴,有人品味甘甜;同样一种生活,有人平淡度过,有人却活力四射;我坚信环境从未决定过什么,我相信是我的审美让我的生活更美。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黄楣然,谢谢大家。”
——别具一格的开场白赢得了在场观众和评委的阵阵掌声,他们精彩地自我介绍也巧妙地引出了本场比赛的辩题:环境是否是伦理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

四大辩手
这场比赛的双方为正方:清华大学,反方:中国政法大学。
关于环境是否是伦理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的辩题,清华大学立论论的观点就在于环境对于道德、伦理素质养成的关键作用,并博古论今地揭示环境变化对人的改变是如何重要;而中国政法大学立论将环境、伦理素质决定性因素都做了界定和解释,论述强调内因的重要性,并以企业的基业常青在于知伦理、守伦理,而伦理素质的养成最终在于自我救赎完成了精彩的陈词发言。
正方:“孟母三迁的例子如果不是因为环境因素的决定,难道搬的是寂寞么?”
反方:“孟母三迁的例子说明不了什么决定影响,因为我想我的妈妈就是带我搬10次家,我也成不了孟子。”
于是,由于反方的机智幽默,观众席上传来了阵阵笑声和掌声。
在2、3辩的攻辩环节结束后,双方进入到自由辩论阶段,其中反方设计的一连串关于商业伦理素养的提问在自由辩论中环环相扣的展开了:
反方4辩:“请问对方辩友,当今沸沸扬扬的瘦肉精案件,为何双汇落马,而雨润依然屹立不倒?“
反方3辩:“对方辩友不肯正面回答我们的问题,OK,我们换一个行业,在轮胎原料普遍上涨的情况下,为何锦湖轮胎倒下了,米其林轮胎却能恪守商业道德?“
反方2辩:“对方辩友绕来绕去都没有去回答我们关于商业伦理素养的问题,我们再说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用三聚氰胺可以提高蛋白质含量,为何三鹿奶粉破产了,但三元却依然畅销?”……
反方连珠炮的一连串发问让中国政法大学在自由辩论阶段的团队优势逐渐凸显。
但是正方清华大学临场的反应也很机敏,他们避重就轻地论述了同行业的个案问题出现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强调环境对于伦理素质的养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但不是绝对性影响。
正方1辩:“我方提倡环境对伦理素质的养成目的就在于致力打造公平透明的外界环境,让不道德的行为现象,在阳光的外界环境照耀下,无处藏身。”
反方4辩:“难道环境不好就是让我们去缺德么?”
一番激烈的针锋相对后,双方的四辩陈词又让在场观众欣赏到了清华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各自总结的精彩观点论述。
短短的40多分钟的辩论比赛,在伟伦报告厅内爆发了接连不断的掌声和笑声,场上高潮迭起,让听众在台下纷纷对场上的辩论队员赞赏有加。

亲友团
旗鼓相当的两支辩论队激烈精彩的辩论让评委也在参评结果时进行了辩论,最后是中国政法大学辩论队以3:2的评委支持率,战胜了清华大学辩论队,进入了下一场辩论赛。
赛后的评委点评中,参评评委认为是中国政法大学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阐释辩论概念十分到位,辩论场上完美的团队配合作战是他们获胜的主要原因;清华大学辩手的反应敏捷,逻辑表达很精彩,但是却没有将商业伦理素质和环境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很好的界定和论证,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赛后中国政法大学的辩论队员们在谈到他们的最大的比赛心得就是:“经过一周的时间熬夜准备辩论资料和反复攻辩论证后,让我们坚信:我们不能被动等待环境的变好才去讲伦理素质的养成,我们等不起!环境不是伦理素质养成的决定性因素,只有我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觉醒,自我选择,自我救赎才是我们的伦理素质养成的关键。”

全家福
2010级MBA F班 佟周红